小区院落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核酸检测需要大量人手支援,长城社区党委紧急派来了党员志愿者,大家奋战在一起,筑起一道严密防线。
困难时刻显担当。9月2日晚,雨夜风凉,居民核酸检测长时间排队,不少人焦虑心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城社区党委副书记车伟和“红色物业联盟”党支部成员洪福高跟随着队伍,做着大家的思想工作,不知不觉奋战到3日凌晨,直到核酸检测工作完成。
“红色物业联盟”是长城社区开展小区治理的创新之举。
长城社区有18个小区,引进了13家物业公司,只有5个小区成立了业委会。“有的小区业委会成立不起来,有的虽然成立了,但一届届满就无人问津了。”社区党委书记代蓥婷坦言,缺少业委会这一关键治理力量,让小区治理一度陷入困境。服务跟不上,居民不满意,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物业发生矛盾,最后问题都到了社区。
“花大量精力调解小矛盾,对本就人员紧张、工作量大的社区工作者来说,有些力不从心。”代蓥婷说。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物业管理直接影响社区生活环境、居民幸福指数。把党建力量和资源下沉,在物业建立党组织,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一招。
长城社区党委牵头,联合辖区的13家物业公司,成立了“红色物业联盟”,同时建立党支部。一个新的日常管理机制逐渐顺畅运行——党员参加小区业委会,党员物业经理加入党支部,遇到社区管理上的闹心小事,“红色物业联盟”直接协调解决;遇到小区改造、楼宇发展等大事,“红色物业联盟”会主动征集居民意见建议,达成共识后再行动,党支部活动、物业管理和为民服务渐渐融为一体。
“在党组织引领下,社区、物业、小区居民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区治理成效明显提升。这次疫情发生后,物业党支部主动作为,冲在一线,为居民做好服务,成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支极为重要的中坚力量。”青羊区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媛说。
党组织联建
居民参与治理
在社区党委领导下,院落党总支和下辖的3个党支部冲在前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疫体系。
“大家各司其职,虽忙不乱,工作有条不紊。”郎家社区党委书记苟学宇说。
社区党员干部与物业公司党员一道,对留住小区的业主们进行了电话与入户摸排;物业公司第一时间创建了疫情防控微信群,与居民进行无间断沟通。院落党总支分派党员加入小区的15个单元微信群和3个业主群,掌握人员来往动向,及时公布防疫信息,充分了解居民需求。
而在几年前,西岸观邸小区还是有名的“三多”社区:业主投诉多,矛盾纠纷多,治安案件多。
小区位置特殊,长途客运站、公交站、地铁站就在附近,人员流动情况复杂。“以前附近小旅馆多,旅客背包拉箱穿小区而过,不少居民反感,投诉、纠纷不断。”苟学宇说。
居民有了更高期待,“街道统筹+社区治理”的传统模式遇到了新问题。“单靠社区‘几条枪’,被动解决问题都应付不来,更不要说主动治理了。”苟学宇说,必须联合社区的多元治理主体,形成治理合力。
2018年,郎家社区党委牵头,西岸观邸小区党支部与中电建五兴物业公司党总支签订了联建共建协议,企地共建、党建联盟,共同参与治理。
“我们成立了院落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第一、二党支部由业主党员组成,第三党支部由物业员工党员组成,党员物业经理担任党支部书记。”中电建五兴物业公司总经理严肃介绍,物业党员企业、社区“双报到”,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网格化组织管理,为小区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平时,院落党总支经常召开居民座谈会,既宣讲政策也介绍服务,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人多力量大,家园越来越美。院落党总支成立至今,小区收集60余条居民建议;居民和物业共同出资,对小区大门、路面等进行维护更新;乱开的小旅馆也得到清理整顿……
“三多”渐成过往,小区绽放新颜。
“这些年,成都市物业行业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事实证明,党建引领、多方联动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四川省住建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副调研员霍革说。
凝聚力量
抗疫更有信心
这些天,大邑县青霞街道芙蓉社区香槟大道小区的李小兰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居民都热心,大家抱起团来一起保护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