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国际设计周是特立独行的。徜徉在苏州的吴中、太湖甚至潘宅的院落诧寂中,给人最深印象的,是她并没有像普通创展那样以大集合的一站式参观的形式,延揽各种设计群落,而是用典型的苏州园林式的——移步换景——通过系列独立单元为单一IP聚焦,让受众可以排除干扰地进行苏州式的观展,也让设计师可以更多地在表现自有主张的同时以近乎于东道主的身份招待来访者。”
——来自观礼台对苏州国际设计周创展形式的报道。

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和受众开始关注设计周对于城市经济的触动。作为苏州国际设计周的组成部分,高焕和杰瑞米•瑟库尔联合策展了“苏州园林艺术节”。这一次他们在苏州颇具盛名的四个传统园林中铺陈自己的创意表达,这其中包括了沧浪亭和艺圃,沧浪亭已经被收入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设计周城市的特点即是在单一时间使城市多板块之间传播同一主题,受众可以跟随着“设计之旅”的城市探访系列,走过姑苏的过云楼、龙凤金店,吴中的青普文化行馆、K·ART当代艺术画廊。
(策展人杰瑞米为一众嘉宾导览 图片来自苏州国际设计周官方微信公众号)
策展一次园林艺术节有着非常繁多的工作,高、杰二人不得不经常在清晨开始一天的工作,熟悉每一处古老园林本身的历史脉络,把自己对艺术与景观的融合表达呈现在这其中。杰瑞米想要一个更多“自然”或者“自然态度”的艺术策展这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与环境保持平衡。在本次苏州国际设计周的一系列策展和论坛当中,双碳理念和3060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反复被提及,苏州将计划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表达也不断出现在各种报道中,这与激辩正酣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保持了吻合的公众媒体口径。而苏州园林的典雅、恬静和自然浑厚的气质则为苏州这个国内经济最强劲的地级市之一,平添了生态自然与人本主义和谐共赢的可能。大批的经济支柱和规模化企业,将业务重心和产业与研发版块布局到苏州的城市经济版图之中,大量的产业人群出现在观前街与平江路的街角,园林、古镇与新经济和先导产业相得益彰。
苏州设计周执委会副主任孙群这样评价:“园林也是一种精神,很难有一座城市,能将豪华气派与文人雅趣融为一体,正是苏州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城一起造就了亦官亦文、洞明炼达、胸怀天下的中国士大夫精神。这种精神,就浓缩在了苏州园林之中。”

在很多人看来,苏州到处都是雅致的精品店和咖啡店,有着优雅的街道,但也同时是全球碳排放排名前30的城市之一。在平江路和观前街之外的苏州城市区划中,还有苏州工业园区,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发展成果,现代工业区的成熟样本,世界的工厂和贸易市场。摆在很多城市经济规划者和决策者面前的是,如何避免城市朝着千篇一律的模样生长成为人们并不期待的结果。到那时,我们无论身处哪里都没有了惊喜和坐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包容性增长或许是破解千篇一律的一把钥匙,这不仅仅是针对人所创造的欣欣向荣的商业成果,也是在着重思考保留那些千年以来城市自己生长出来的各异的样子。

——“作为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苏州近年大范围地开展了活化本地文化元素和文化资本的行动,推动产业结构迭代更新,重点发展具有特点的IP经济、授权经济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探索文化新经济模式。在本届设计周上,潘宅、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设计之旅的各个目的地,不仅成了参观者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也因为设计的加持,成为活化本地文化元素不可或缺的力量。”